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找次品”。今天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二、练习 1、113页练习二十六第3题 师:计算小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生:我计算完毕。 生:我已经认真检查过。 师:同学们计算的都非常好,我们来对参考答案。(课件出示计算答案)! 2、114页练习二十六第4题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看这是小明和他爸爸,3年后爸爸比小明大24岁,什么意思? 生:爸爸和小明的年龄差是不变的,今年爸爸也是比小明大24岁。 生;用34岁减去24岁,剩下10岁两人平均分,每人5岁,就是小明的年龄。所以爸爸就是34- 5=29岁。 …… 师:好,同学们说得真精彩。现请你们在本子上算一算吧。 3、114页练习二十六第5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书本137页的图示,看看怎么称,是最合适? 生:把12袋分成3份,每份4袋。天平两边各放4袋。如果平衡就选剩下的4袋。如果不平衡就选较轻的4袋。 生:从选出的4袋分成2份,选出轻的2袋。 生:最后从选出的2袋里,称一称,最后选出重量不足的l袋。生: -共要称3次。 4、114页练习二十七第6题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生齐答:白糖。 师:这里有2袋是500克的,有一袋不知多重,你能找出来吗? 生:把3袋糖分成3份,先把号2袋糖放到天平处。如果平衡,剩下的号袋就是“非500克“的白糖。 生:如果不平衡,选较轻的号袋跟剩下的号袋比,如果不平衡还是号袋轻的,这号袋就是“非500克“的。如果平衡,就是刚才没有选上的号袋那袋是“非500克“的白糖。(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5、137页练习二十六第7题 出示同学参加课外小组的图片。有:音乐组和美术组。 师:请同学们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 然后交流发现) 生:至少参加一个课外组的学生有25-6=19 (人)。 生:有12人参加音乐组,有10人参加美术组,而参加这2个组的人只有19人,所以有3人是重复参加的。。 生:所以是10+12-19=3 (人) 师:分析得真精彩。鼓励! 三、(拓展学习)114 页练习二十七“你知道吗?” 课件演示知识点:从244到3的6次方。即: 244~729个,保证6次能测出次品。[板书] | 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进行动手算一算的数学计算能力的活动,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然后展示学生计算过程与结果,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加学习的兴趣。 利用“3年后爸爸也是比小明大24岁,用引出剩下的10用来平均分2份,每人5岁,就是爸爸是29岁,解题思路一下子全出来了。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从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鼓励学生放手画一一画,数一数,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