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通空间-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隐藏子站专题

>专题首页>建设情况>内容详情

【平罗县2020年“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工作汇报】立足教育 创新实践 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应用

发布时间: 2022-04-12 10:48 发布单位: 平罗县教育局 浏览量: 2507 【公开】

    近年来,平罗县教育体育局在自治区教育厅、平罗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为统领,以发挥“互联网+”对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积极推动作用为动能,把推进“‘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抓手,根据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规划 (2018年-2022年)》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围绕“建-管-用”和“融-变-新”两条主线,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狠抓落实,以创建示范县为目标,全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应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我县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应用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平罗县现有中小学校37所,其中: 普通高中2所、职业教育学校1所、初级中学6所、九年制学校3所、完全小学24所、特殊学校1所; 在校学生46329人,专任教师2535人。

37所学校全部通过光纤接入互联网,实现了“宽带网络校通”,县城中小学和农村中学网络带宽提升到1000M,农村小学提升到500M,升级改造网络设备,实现了校园无线全覆盖;多媒体教室占班级总数的100%,中小学全部实现了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比例为100%。建设了在线课堂101间,实现了在线课堂全覆盖。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谋在先,打牢“互联网+教育”基础。

一是规划引领,顶层设计。成立以政府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互联网+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平罗县“互联网+教育”实施方案》、《平罗县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应用方案》,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政府、部门和学校责任,有针对性开展“互联网+教育”综合探索和专项试点。目前,基本建成信息化融合创新的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教育服务、教育治理的新模式。二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围绕“硬件建设全面升级,软件建设全面展开,城乡信息化稳步前进”目标,两年来累计投入9085万元(自治区教育专项3625万元,平罗县投入资金5460万元),实施网络攻坚、在线互动课堂、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打造标杆校等建设,改善了中小学信息化条件,为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强化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采取有计划、分步骤、分层次的方式,开展以资源应用为内容的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印发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组建县级专家团队,指导教师完成60学时的研修任务,要求全员参加厅里组织的每年1次的信息素养测评,学用结合,及时掌握教师队伍信息素养能力。依托教育云平台,建立31个网络课程社区,15个名师工作室,开展智能研修,网络教研,有效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全面提升教学教研水平。2020年,共培训中小学校长125人次,一线教师2560多人次。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共建共享教育资源。教体局下发了《平罗县在线课堂建设方案》、《平罗县推进“三个课堂”建设应用实施方案》,制定了宁夏教育云平台资源共建共享和审核制度,为学校和教师在资源建设应用上提供了工作机制,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组建了平罗县思政教研合作体,各学校录制德育教育精品课程120余节,利用教育云平台,向广大师生共享优质课程资源。组织开展了微课、课例、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评比活动,共有96件教师作品、32件学生作品在国家、自治区、市级评比中获奖。在近两年的“一师优课,一课名师”活动中,共有16节课被评为部级优质课,120节课被评为自治区级优课。五是深化平台应用,提升校园治理能力。加强中小学智慧校园平台功能应用,提高学校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做到智慧管理,提升校园治理能力水平。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共安装2897个监控点,61个一键报警装置,实现校园安防系统全覆盖,并与公安部门联网联防,建设县级“互联网+”平安校园平台,着力改善校园治理能力。

(二)突出做在前,打好“互联网+教育”应用战。

按照达标县建设要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让师生教学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一是打造“高效课堂”。2020年新建智慧教室45间,着力推动智慧课堂教学实践,自主探索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教研部门建立健全“教体局-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五位一体监督考评体系,运用“一朵云、一根线、一块屏”,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整合优质资源。在中小学实现了“线上活动前预热---线下活动组织与实施---线上总结研讨”,教师与名师对话交流,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形成高效课堂。依托“云校家”教育平台,运用教学助手、云校家等软件进行同步备课、在线直播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反馈评价,确保在线学习质量,形成教学应用、师生互动、家校协作的新模式。二是完善“在线课堂”。今年新建了65间“在线课堂”,搭建“强校帮弱校”、“一校带多校”平台,实现城乡教师互动、学生互学,有效解决农村部分学科教师短缺、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依托宁夏教育云和“石嘴山云在线课堂”联盟,平罗中学和平罗二中2所普通高中开展异地异校重点章节的“在线课堂”教学和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名师和教研员网上实时点评课堂教学,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三是积极推进信息化应用示范校和信息化标杆学校全面建设。推动城关一小、四中、七中3所标杆校在教学变革、课程建设等特色发展方向进行深度的应用与研究,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学校管理体系、教学模式和家校协作机制,促进师生信息素养、学校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城关一小等3所标杆校分阶段开展创客教学,让学生从想象、虚拟到实体创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四是推进人工智能应用。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与人工智能有机融合。以特色课程引领课堂变革,夯实创新素养教育。如城关回小“3451”春雅课程、“纸系列”科技课程,城关六小“1+x群文阅读”课程,四小“和雅”课程,崇岗九年制学校“和润”课程等。通过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创客活动推创新素教育。全县所有学校(园)创建了创新社团组织,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创建创新思维发展教育教学环境,上好综合实践课,开展创客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全县初中进行大数据学科质量分析,精准判各学校教情学情,撰写发展性质量分析报告,提升教学教研育人质量。小学本学期3-6年级也采用网络阅卷,大数据分析学科教学情况。县城8所小学实施英语“双师课堂”智慧教育,辅助教师智能化备课、授课,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学情,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的针对性。五是加强课题申报研究,促进成果转化运用。2020年组织正在研究和即将结题的区级课题41项,市级课题57项,陆续申报的区级课题23项,国家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32项,申报的县级科技项目课题9项,已结题7项。课题聚焦“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书香校园、学科教育教学教研、科学、政策等,坚持“教而不研则浅,而不教则空”理念,通过研究转变育人方式,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促进课题成果转化应用于教育教学。

(三)注重实效督导,保障“互联网+教育”发展。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建管用并重相结合,把应用效果作为评价“互联网+教育”工作的标准,加强督促检查,把“互联网+教育”应用纳入对学校校长和教师的考核内容,确保取得实效。一是建立定期督导检查机制。政府督导室不断完善《中小学信息化工作考核细则》,制定《在线课堂教学工作指导意见》,建立“培训-应用-督导-考核-评价-奖励”制度;对应用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学校和教师利用信息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二是建立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互联网+教育”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教师专业技术培训、农村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等。各学校从义教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逐步购置、更新信息化设备,并拿出5%的公用经费,用于教师的培训;教体局每年拿出15万元,购买服务,通过第三方公司为中小学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和维保服务;各学校基本形成信息化建设和培训应用的经费保障机制。三是建立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培训服务,通过培训和交流学习,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认识到位,信息技术人员、教师应用能力达到规定要求,形成适合我县的“互联网+教育”“云-网-端”架构,逐步建设一支为“互联网+教育”保驾护航的专业人才梯队。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智能化教学环境建设仍有差距。县域内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信息化设备老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需不断加大;二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还需提升。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深度不够,学科融合创新应用不足,信息化手段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专业信息化技术团队还需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一)完成“互联网+教育”基础设施升级。计划用2年时间,完成全县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更新升级,改善办学条件,为推进“教育+互联网”建设应用提供保障。

(二)推进在线课堂常态化应用工作。全面开展农村薄弱学校与县城学校建立在线课堂等“智能手拉手”结对帮扶,加强与区外或银川都市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三)主动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探索运用各种学科教学工具,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全面促进人工智能与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融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总结好应用经验。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标杆校的引领作用,邀请专家团队对我县“互联网+教育”特色应用问诊把脉,协助打造特色学校,逐步形成县域特色,助力“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建设。继续推进融合应用,全方位扩大应用规模,尽快形成“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典型案例、典型模式并推广应用。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