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通空间-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隐藏子站专题

>专题首页>建设情况>内容详情

平罗县第三中学“互联网+教育”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 2022-10-19 11:05 发布单位: 隐藏子站专题 浏览量: 1314 【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根据平罗县教育体育相关推进“互联网+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平罗县教育体育局“互联网+教育”中小学在线互动课堂教学工作的相关文件规定,为提高教师运用“教学助手”的能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推“教育现代化”总体目标的实现,平罗县第三中学于2021年开学初制定《平罗县第三中学2021信息化推进方案》,成立“互联网+教育”领导小组,确立具体推进目标,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互联网+教育”应用大赛、观摩学习及培训活动。经过学校领导及全体教师一年的努力,我校互联网+教育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现将2021-2022学年我校“互联网+教育”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硬件建设,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深化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20年度学校自筹资金更新更换了30套多媒体纳米智慧黑板以及55台教师用计算机设备,建设了创客教室一间;物理数字传感实验室一间,计算机云教室两间;将原有的校园广播系统更新为数字网络广播系统。本年度在已有信息化设备的基础上重点抓了信息化融合应用工作。我校所有班级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进行上课开展教学课堂上教师将手机和一体机相连,离开讲台可以在教室任意位置操控一体机,方便师生互动,分享评价学习成果,实现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现代化教学。

    我校共有教学班36个,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一体机,实现网络班班通,且为每位教师配备一台电脑,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充分运用到宁夏教育云平台的优质资源,从而达到“备好课”“备新课”的目的。外,我校有精品录播室兼在线课堂教室1个,在线课堂2个能够满足我校开展精品课优质课录制及开展空中课堂教学需要。

二、落实大资源共享计划。

借助“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化教材”平台,汇聚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并要求教师利用教学助手中的同步备课功能把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进行再加工,使资源的利用价值最大化。空间里每个人都既是使用者,更应该是建设者。他们都能够积极使用平台中的资源,并把经过实践加工后的资源再发布在空间里,让更多的同行来用,日复一日,“应用并建设资源”已成为三中教师的工作的习惯。

互动课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网络实现校与校之间的远程互动,有利于资源共享,同时也解决了农村学校音乐、美术课程老师紧缺的现状。我校在教育局信息管理中心的安排指导下,与五所农村学校开展了音乐、美术同步在线互动课堂教学,每周送课9节,每学期送课135节次。主讲教室的教师讲课,接受教室的学生不仅可以同上一节课,还可以当堂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并且与主讲教室学生同时实践、同步互动。这种教学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宁夏教育电视台对学校的互动在线课堂教学进行了报道。)

三、构建了3571+沁馨学案”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办学思想相当于 “发动机”,课程相当于“高速路”,而课堂就是“汽车”。我们利用人人通平台中的教学助手、和云校家APP,通过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等)操作,借助教科研团队和课题引领,深化研讨,不断实践,在应用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构建了“互联网+合作学习”的“3571+沁馨学案”教学模式。    

“3571”即课堂教学三阶段、课前预习五环节、课堂教学七步骤、课后巩固一过程。“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内探究自学和课后巩固提升用的书面学习方案。学习小组即“学共体”,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即根据班级学生学业成绩、个性特征、思想品德、家庭社会背景、心理素质学习风格等多方面的因素,以6-7名学生为单位组建的配置合理相对稳定的学习团体。

四、教师队伍建设

1.充分发挥我校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的带动引领作用

名师工作室的成立是我县教育教学推进“互联网+教育”的有效抓手,为我县教师队伍综合素养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将助推我县教育教学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本年度我校依托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快课程和专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实现教案、试题、课件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完善学校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的高效管理。 充分利用我校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的带动引领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如观摩活动、调研活动、听评活动和案例,以练促教,以赛促用,提高教师素质,保证运用“教学助手”“互动课堂”,让大批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2.“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互联网+教育”环境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在学校信息化设备更新和创建智慧校园的同时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抓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要加快学校的信息化进程,必须加强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根据“培训先行、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培训原则,把信息技术纳入在职教师必修的继续教育课程。所有中青年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能利用多种软件,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上好高质量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优质课,并能在县、市级以上的比赛中获奖,使多媒体教学成为我校的一大亮点。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优化教育管理,提升教育质效,推动教育改革。

2.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教师有个性的教,学生有个性的学,达到教与学的共同创新共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3.做好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真正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4.充分认识提升信息素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从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五、学校党建思政

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我校利用互联网与合作体学校共同开展思政课,利用在线课堂将我校思政课推至陶乐、五中、崇岗九年制学校。与各合作体学校共同研讨“如何上好思政课”。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六、显现代教育治理

近年来,平罗县第三中学借助“互联网+教育”,不断创新现代学校管理模式,拓宽服务师生的渠道。有效使用宁夏教育云中的智慧校园功能,借助云平台里的各种资源和教学助手、云校家等功能开展课堂教学,利用互动在线课堂、“课程社区”“名师工作室”,经常性地开展区内、市内、线上、线下主题教科研活动,实现了校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与区域学校共建共享,丰富和改变了教师教、学生学、教学互动的载体和方式,极大提高了教学有效性。2022年,学校成功申报“2022年互联网+教育标杆校”,计划投入280万元,建设使用数据互通互联平台、改造精品录播教室、智慧教室、智慧阅读、智慧作业、数学探究实验室等七个项目,让学校一跃成为“互联网+教育”项目示范标杆学校,以“互联网+教育”更好实现教育有效均衡。

平罗县第三中学校长杨会平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师生应用水平和使用能力。推进项目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探索和实践,由普及应用向人工智能发展。充分发挥标杆校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兄弟学校‘互联网+教育’的共同发展。”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