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概况
平罗二中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克服生源素质差、师资力量薄弱、办学设施落后等不利因素,积极探索薄弱学校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以特色立校,靠管理兴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走出了一条音体美特色教育发展之路。目前已发展为全区艺术教育规模最大的学校。
二、学校“互联网+教育”开展情况
1.教育资源共享
学校以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建设为契机,先后投资为学校所有的班安装了85寸的一体机,介入100M的宽带,实现了班班通,所有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实现了远程资源,网络资源和自备资源的全面共享,学校共有52个教室外安装有电子班牌,班主任可推送一些学生需要知道的信息,方便学生查看。
为了确保信息化教育设备的正常、有效运转,使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我们高度重视信息化教育设备的应用工作。(1)网络教研。借助人人通网络这个平台,老师们的教研宽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加强,教学教研的视野面也随之开阔;(2)电子备课。鼓励教师全面实施电子备课,把自己的备课上传到宁夏云平台的个人空间,截止目前为便于学校检查、资源共享、集体单元备课和教学使用。(3)教研活动。利用信息化设备积极开展“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评选,引导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和掌握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广大教师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参与教学实践问题的探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2021年共有8人参加比赛,获区级以上奖励3人;2020年上半年共有28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互联网加教育比赛,一等奖获得者7人,二等奖获得者6人,三等奖获得者14人;2019年参加互联网加教育比赛教师5人,其中一等奖一人;2019年下半年共参加教师11人,获得二等奖有7人;2018年参加互联网加教育比赛教师5人,其中获得区级奖励的有4人。
2.构建创新素养教育环境
创新素养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是核心素养的高阶素养。就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课程与教学的变革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会学习、健康生活、具有责任担当、能实践创新的全面的人。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有效模式,建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慧教学环境,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师生的信息素养。
3.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新时代教师的核心素养。要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机制,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在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注重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以信息化推动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以信息化引领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1)通过聚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重塑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2)通过整校推进、校本应用考核,深入推进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应用。
(3)通过校本研修,岗位应用,以名师和优秀教师带动所有教师深入研究,带动学校教研活动的创新发展。
4.“互联网+党建思政”新模式
“互联网+党建思政”是党建工作与互联网深度整合发展的产物,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教师工作水平、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学校每天统计学习强国APP的学习情况,利用校园电视台进行历史大巡讲、道德大讲堂,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腾迅线上会议等。
5.技术赋能教育,加快教育变革进程
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多媒体教育技术不仅无法支撑教学改革的推进,而且制约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的落地。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加强教与学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效果分析;鼓励教师充分、合理运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主要利用学科网,智学网进行资料整合;利用教学助手,希沃白板,几何画板,有效的开展教学,同时也借助其他软件和资源更好的实施教学;利用智学网进行网上阅卷,大数据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宁夏教育云平台上的优质资源也可以大家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正在转换教育发展的结构,对传统教育进行了大变革,形成了教育新生态。
在智能时代,优质资源得以共享,农村边远薄弱地区也可以享受,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教育大数据的分析,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了很多方便,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和“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
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缺乏“互联网+教育”项目建设相关配套资金;“互联网+教育”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紧张;师生利用“互联网+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四、下一步的打算
(一)加强管理,为实施“互联网+教育”的深度应用提供制度保障。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检查评估机制。建立“互联网+教育”应用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把“互联网+教育”应用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考核,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加强培训,为实施“互联网+教育”的深度应用提供人才保障。为加强“互联网+教研”应用队伍建设,我校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定期邀请相关专家来校给全校教师开展培训,坚持“培训-应用-督导-考核-评价-奖励”机制,通过大力实施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加快建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管理队伍。
(三)加大资金投入,为学校“互联网+教育”建设和应用提供经费保障。以“互联网+教育”标杆校为契机,争取项目资金,每年将教师信息化培训及示范校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经费列入预算,增加投入力度,拓宽经费渠道,促进学校“互联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