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通空间-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隐藏子站专题

>专题首页>建设情况>内容详情

平罗县城关第五小学“互联网+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发布时间: 2022-10-19 10:55 发布单位: 隐藏子站专题 浏览量: 565 【公开】


平罗县城关第五小学于2013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学占地面积3942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48平方米。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1617名,教职工94人,区、市、县级骨干教师27人。2018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宁夏建设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要求平罗县城关第五小学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与应用工作,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018年以来,在平罗县教育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不断地加强“互联网+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学校现有计算机教室3间,计算机160现有LED电子显示屏3希沃一体机41纳米黑板6块,在线教室4间,智慧教室1间,录播教室1间,创客教室1间,智慧书法教室1201911月,校接入1000兆光纤校园网络运行情况良好完善的设施设备,为顺利推进“互联网+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建立“三重保障”,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一是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互联网+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管理考核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切实发挥领导团队在“互联网+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为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教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积极向教师、家长、学生宣传“互联网+教育”相关文件精神,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互联网+教育”读本》等相关内容,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为顺利推进此项工作提供了舆论保障。

三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教师“互联网+教育”工作考核细则》《班主任“互联网+教育”工作考核细则》《中层部门“互联网+教育”工作考核细则》,将“互联网+教育”工作与教师、班主任、中层部门的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岗位晋级挂钩,坚持每月对教师的应用情况进行通报为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教育”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培训是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项目实施以来学校根据教师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分别全体教师、新增教师和基础薄弱教师进行“宁夏教育云平台应用、希沃白板5、微课制作、人工智能、数字教材、在线课堂、智慧课堂方面的应用培训达到20多次,促使教师熟练掌握相关的应用技能。

目前,校教师人人通空间开通率达到100%,学生人人通空间开通率达到100%。全校师生能够及时在空间里发布资源,资源更新及时。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希沃白板5教学助手数字教材等进行课前导学、备课、互动课堂授课、在线检测等,信息化设备的使用达到了规范化、常态化。

(三)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充分发“互联网+教育”优势深入推进教学教研工作在互联网与学科教学融合应用和创新应用方面,学校以实施“青蓝工程”为纽带,结合“一师一优课”四课活动”、教师基本功等,积极为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以赛代练,通过开展集体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同课异构等,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此外,学校高度重视双师课堂、在线课堂、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工作,在创新应用中凸显本校教学特色。2019年9月,我校“双师英语”课堂教学正式启动,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口语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2020年以来,学校与城关一小、城关八小、红崖子小学、姚伏小学等合作体学校多次联合开展了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和在线专题教研活动,解决了农村学校部分学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促进了合作体学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共同提升。

为突破传统教研活动的瓶颈,2019年以来,学校借助宁夏教育云平台,积极探索网络教研新模式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别在宁夏教育云平台创建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课程社区。由教研组长定期在课程社区发布话题讨论、集体备课、观课议课等活动,组织教师进行网络教研,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互联网+教育”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云校家、作业盒子洋葱数学、钉钉等APP教育教学的应用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渠道,使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避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达到了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培养人才的目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居家隔离期间,学校教师充分利用云校家、宁教云等,为学生进行在线直播授课和课后辅导,高质量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没有一位学生因为疫情原因落下功课。

(四)实施创新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积极探索“互联网+德育+创新素养教育”工作新模式,并取得显著的成效2020年下半年,学校为36个教学班全部安装了电子班牌。班级课表、班级通知、考勤打卡、体温检测等功能的应用,使班级管理更加便捷,家校沟通更加高效。班级空间丰富多彩的内容,也为班级文化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其中学生风采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展示、班级活动展示等版块的应用,不仅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足迹,也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特长,体现了班级特色,促进了家校沟通。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将互联网与社团活动紧密结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了书法、绘画、沥粉画、平面设计与动画制作、竖笛等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且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大胆尝试进行教育评价改革,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学生习惯培养中的作用。通过云校家中“学生点评”版块的创新应用,从上课听讲、作业书写、讲究卫生、遵规守纪、安全自护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丰富了德育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抓好党建思政工作,增强立德树人合力

一是依托学习强国、“智慧党建”平台和移动客户端,面向党员提供精准服务,利用在线理论学习、党务管理、交流互动、信息收集和实时监管等功能,形成在线党建常态化应用模式。

二是借助网络思政平台、宁教云平台加强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通过专题培训、课例研讨、网络教研、教学案例分享等将线上与线下学习活动紧密衔接,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工作整体水平

发挥“互联网+”优势,提高现代教育治理水平

实现校园办公智能化,2018年4月校开通智慧校园使“互联网+教育”由教育教学拓展到学校管理截止到校在教师考勤、通知公告、公文流转设备保修、会议签到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实现常态化,且相关数据在县城学校处于领先位置。互联网+校园管理”的全面应用,为教师办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办公效率和校园智能化管理水平

2018年以来,在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下,学校“互联网+教育”工作也取得了累累硕果。5名教师在自治区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申报中立项;数名教师在全区“一师一优课”、精品课评比中荣获二、三等奖;3名教师在全区信息化交流大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三等奖数名教师撰写的“互联网+教育”论文在县级、市级刊物发表。

成绩代表过去,未来任重道远。今后,校将不断地捕捉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进一步加大软、硬件设施投入,充分挖掘各种资源优势,不断地加大互联网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使校的“互联网+教育”建设工作迈向新台阶取得新的成绩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技术支持: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0951-5559291   0951-5559148  
Copyright© 2020 nxedu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宁ICP备16000125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宁ICP备16000125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