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乡中心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议程

发布时间:2022-11-15 15:41 栏目:智慧党建 发布单位:彭阳县城阳乡中心学校 浏览量:2074

城阳乡中心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议程

时间

活动内容

参加人

主持人

3:55

签   到

李玮

2022年929日下午4:00—6:00

一、集学习

1.中心校党总支书记王志良同志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六章党的干部。2.中心校校长韩忠平同志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之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和当代青年要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3.工会主席周峰同志组织学习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

二、专题党课: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的党课,王志良书记讲。

三、开展工作分析。结合落实周例会、月分析、季考核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围绕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区市县重要安排部署情况、重点工作落实进度和存在问题短板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具体有效措施。

开展志愿活动。结合当地实情,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第三季度“双评双定”活动。组织党员进行“评星定格”个人自评;党小组评议,党支部评定。坚持亮星不走过场,实事求是地反映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六、足额交纳党费。组织党员现场足额交纳党费。

全体党员

王志良

会议地点:中心学校三楼党员活动室

 

 


学习资料1

第六章 党的干部

  第三十五条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反对任人唯亲,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党重视教育、培训、选拔、考核和监督干部,特别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党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

  第三十六条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模范地履行本章程第三条所规定的党员的各项义务,并且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

  (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水平,带头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四)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五)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行为。

  (六)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第三十七条 党员干部要善于同党外干部合作共事,尊重他们,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

  党的各级组织要善于发现和推荐有真才实学的党外干部担任领导工作,保证他们有职有权,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第三十八条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或是由领导机关任命的,他们的职务都不是终身的,都可以变动或解除。

  年龄和健康状况不适宜于继续担任工作的干部,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退、离休。


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宗教问题的指导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理论。

(一)党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坚持各民族不论大小,不论社会发展先进还是落后,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这个问题是民族政策的核心;民族团结,即加强团结、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制定其它民族政策的总原则,因此也是我们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总政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不断地巩固和发展全国各人民的大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是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国家重要政治制度和一项基本法律。2005年,胡主席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们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三个不容”的理论内涵丰富和强调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们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肯定了我国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强调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这是根本区别于资产阶级民族政策,是国家一贯坚持的无产阶级民族政策。

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即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各种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这是直接关系到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民族政策。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

5、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的政策。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6、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保障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变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的政策。

7、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一战线政策。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1、坚持唯物、辩证、发展地看待民族现象。(1)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2)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历史的发展的过程中,民族的消亡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

2、 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是民族问题的基本特性。

3、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时代主题。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阶段,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把科学发展观引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问题上。强调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方面加大国家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贯彻“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从本地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发展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集中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1、 长期性、群众性和复杂性是现阶段我国宗教的基本特点。

2、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是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宗教界关系的基本原则。(1)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为动力,以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为目标。(2)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把促进宗教关系和谐作为贯彻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开创宗教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3)在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的过程中,把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思想道德基础,作为宗教工作的重要任务。

    3、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党和政府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

(1)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努力使广大信教群众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等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确保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帮助和支持各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即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主要由各宗教团体去执行。各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信教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下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

利益关系和价值关系问题当代新疆民族关系问题的核心问题 。

协调好民族利益关系 :把加快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方面,要以经济为中心,着力把经济搞上去,另一方面,要以提高民族素质为重点,加快社会事业建设。

科学合理价值关系的构建关键在于民族认同合理定位。

处理原则: 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 防止混淆矛盾。